“徐姐,藥渣子丟在哪個垃圾桶?”“這屬廚余垃圾噢。”10月底以來,建鄴區沙洲街道中奧社區仁恒G53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徐風琴,都會與街道234名督導員一起,每天7點到9點、18點到21點,準時堅守在自己的責任區,現場指導垃圾分類。
“以前啊,都沒有這樣的意識,現在家家戶戶都重視了。”徐風琴說。居民們從不配合到主動詢問、積極正確投放,督導員一角至關重要。
夜幕降臨,氣溫降低,嘉業陽光城居民章祥言匆忙解決晚飯,穿上馬甲、戴上袖標,出門督導。他將垃圾桶周圍的衛生清理干凈,再到廚余垃圾桶邊,查看是否有其他垃圾,進行分類整理。
“國家推行的政策不去遵守,沒道理嘛。上海能做好,南京照樣可以做好!”章祥言說。
據悉,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,沙洲街道全域推行垃圾分類“兩定四分”模式,在“兩個定點投放時間點,四分類垃圾投放”基礎上實施源頭化管控,念好減、控、分“三字訣”,綠色、環保理念日漸深入人心。截至11月中旬,沙洲區域內12個社區54個小區按有關規定全部撤桶并點,定時投放。其中43個小區253個點位,垃圾分類設施提升覆蓋率100%。
另外,沙洲街道還通過開展各種垃圾分類培訓班,提高居民參與度,調動居民積極性。蓮花南苑社區開展“垃圾分類廢為寶,重復利用惠萬家”主題活動,在居民群眾間宣講垃圾分類知識;蓮花嘉園社區借河道整治契機,邀垃圾分類志愿者現場科普;中勝社區開展“垃圾分類小科普親子活動”,增加垃圾分類趣味性。下一步,中央商務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隊,還將打造青少年垃圾分類課堂。
為扎實推進垃圾分類,沙洲街道加快完善相關基礎設施,計劃月底實現區域垃圾分類設施全覆蓋并全面投入使用。設施完善后,街道將結合實際,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及配套制度,對設施配置、分類方法、考核評價、街道及社區職責等進行明確和細化;同時聯合第三方機構,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投放數據管理平臺,以提升居民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和垃圾投放準確率。
通訊員 陳冬艷 劉倩文
南報融媒體記者 殷學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