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麗徐州,日新月異。
近年來,徐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,堅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工作擺上重要位置,積極探索構建以黨建為統領、德治為先導、自治為基礎、法治為保障的“四位一體”社會善治徐州模式,推動全市基層社會治理取得新的顯著成效。
黨建統領 發揮基層組織活力
從12月開始,《徐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》正式實施。在徐州人家小區內垃圾桶一側的井蓋上,被“涂鴉”上“垃圾分類”主題繪畫,向小區居民形象展示著垃圾分類的好處。
這些“涂鴉”作品的創意者叫陳志如,他是鼓樓區豐財街道白云山社區徐州人家小區兩棟樓的“黨員中心戶”。像陳師傅這樣群眾威信高、服務意識強的“黨員中心戶”遍布徐州城鄉,他們承擔著社區鄉村的“治安管理維護員”“矛盾糾紛調解員”“志愿服務幫扶員”等角色,發揮著“一個黨員一面旗幟”的先鋒模范作用。
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細胞,細胞活則肌體健。近兩年來,全市村(社區)兩萬多名“兩委”委員集中“過篩”,對261個軟弱后進村黨組織實施整頓轉化。統籌市縣鎮三級財力,統一標準和功能配置,完成486個村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和256個經濟薄弱村綜合服務中心改建任務。
同時,制定實施抓基層黨建促鄉村振興“六大行動計劃”,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;修訂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標準,大力推進“黨建+”工程;推進黨的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,落實“兩新”組織黨務工作者“紅領津貼”;深化“紅色堡壘”工程,推進城市基層黨建融合發展;加大黨建示范點培育力度,組織推進“書記項目”。
德治先導 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載體
銅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位于銅山區鳳凰山小區,總面積626平方米。這里把為民服務中心與實踐所資源整合、互融互通,“一個平臺、多項服務、一次登記、增值無限”,志愿者與各服務單位相互協調、相互配合,共同傳播新時代新思想。
數據顯示,在徐州,類似銅山街道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,全市范圍內共計有162個,這些所分屬11個實踐中心,實踐所同時下轄實踐站2678個。
以點帶面,星火燎原。文明新風深植彭城大地,開始迸發出強大的影響力。
11月20日,徐州高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;
同一天,徐州還榮獲第六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稱號,是本次江蘇省唯一獲得該項殊榮的城市;
11月18日,徐州第三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;
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3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,4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,117人(組)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,13人當選“新時代江蘇好少年”。
近年來,徐州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載體,強化德治先導。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,建立“五大平臺”,完善志愿服務機制。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。加強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,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。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,加強徐州好人文化陣地建設。
自治基礎 以基層民主建設為突破口
不久前,一場主題為“推進移風易俗,倡樹文明新風”的協商議事會在睢寧縣凌城鎮舉行,來自全鎮的村民代表齊聚一堂,共同商定紅白喜事辦理的“凌城標準”。
一直以來,婚喪嫁娶、喬遷升學時,出現的份子錢攀比、大操大辦現象,成為大家的“人情負擔”。如何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,真正讓“民事民議、民事民辦、民事民管”?凌城鎮的此次協商議事會可謂正逢其時。
最終,經過32名代表的投票,一致通過了紅白喜事辦理標準。
在睢寧縣,這樣的主題協商議事會已在全縣村級鎮級召開410多次,有1.8萬人次的群眾參加。10月23日,針對這一專題的縣級協商議事會如期舉行。參加的人員有縣政協委員、各鎮(街道)協商委員,還有縣職能部門的負責人。
最終,全票通過了《睢寧縣紅白事辦理建議標準》。
“有事好商量、遇事好商量、做事好商量”,保證真協商、真議事、真有效。最新數據表明,全市165個鄉鎮(街道)實現了協商議事全覆蓋、村(社區)覆蓋率達96.9%,開展協商議事4815次,推動解決了黨政關心、群眾關注、社會關切的問題5037個。
如今,縱觀我市構建全域治理大格局,基層民主協商機制已“遍地開花”,涌現出一批可復制、可操作、可推廣的民主協商議事鮮活經驗和成果案例。
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被不斷完善;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和企事業三類協商議事會議平臺搭建完畢;村居普遍制定村規民約或自治章程,發揮約束規范作用;城鄉社區社會組織活力被深度激發……
法治保障 以網格化社會治理為抓手
一段時間以來,徐州市通過多元非訴解紛方式,讓一大批基層社會矛盾在訴前就得到了完美解決,實現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、矛盾不上交”,提供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局面的“徐州實踐”。
多元非訴解紛模式的推廣,與遍布城鄉的社會網格密不可分。在銅山區劉集鎮不久前舉行的一次多元非訴解紛現場會上,網格內的法官、檢察官、律師、警官、網格員第一時間集聚,為化解當事人糾紛提供了各方合力。
實踐表明,上述力量依托網格,對加強信訪制度建設,健全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、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,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,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、解決在萌芽狀態發揮出了極為重要的作用。
去年7月,全省首家市級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正式建成使用。全市10個縣(市)區、徐州經開區、165個鎮(街道)、2727個村(社區)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全面建成。
公開報道顯示,2021年我市將制定《徐州市城鄉網格化社會治理管理條例》。將網格化管理立法,是加強社會治理領域地方立法的創新之舉。
在此之前,機制上的完善也為強化法治保障提供了基礎。
徐州市委政法委、市中院在全省率先聯合出臺《關于建立健全“法官進網格”長效機制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工作意見》,從五個方面實現“進網入格”全覆蓋,推動“司法服務”精細化、促進“審判執行”高效化、確保“法官進格”常態化,為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。
◎徐報融媒記者 王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