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融媒體記者 王 舒
通 訊 員 顏玉芹 陳兆燕
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,臨河社區還是靠天吃飯的貧困村,村集體負債達200多萬元。誰承想,當年負債百萬的“破落戶”,如今卻成了洪澤區排名第一的“富家翁”。臨河社區實現大翻身,和謝愛國的努力是分不開的。
“喊破嗓子,不如干出樣子。”謝愛國話不多,卻是個干實事的“狠角色”。20歲那年,他就帶著村里10多名青壯年組建勞務工程隊,跟隨洪澤自來水安裝公司闖市場,不到兩年,工程隊發展到80多人。
謝愛國創業有一套,壯大村經濟魄力足。1998年,洪澤城區東擴,臨河居委會計劃在縣城東的主干道邊建設商貿大廈,增加集體收入。想法是好,可錢從哪來?“用房子抵!”就在大家面面相覷時,謝愛國一錘定音。居委會班子成員統一思想,“三大員”每人用自己的房產做抵押,向銀行貸款20萬元,居委會其他干部盡力而為,一共從銀行貸款200多萬元。2000多平方米的東方商貿大廈建成當年,臨河居委會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。
近年來,謝愛國先后招引明興鋼管、弘瑞炭業等工業項目16個,扶持一批家庭農場、休閑采摘園等農旅融合項目,引導賓館、酒店等服務業發展。臨河社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,超3800人在轄區內的企業就業,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226萬元,村民人均純收入逾3萬元,位列洪澤區第一。
集體富了,謝愛國不忘困難戶。臨河社區村民黃品,起初靠救助金養家度日。謝愛國了解情況后,主動結對幫扶,介紹他免費參加電腦培訓,個人捐資幫他開辦打字社、日雜店,鼓勵黃品自主創業。黃品的生意越做越紅火,現在年收入超過30萬元。在謝愛國的帶領下,社區班子成員都掛鉤貧困戶,點對點幫扶。目前,社區內建檔立卡貧困戶74人全部脫貧。
產業興旺,百姓富足,臨河的基礎設施也不斷完善。近年來,謝愛國帶領臨河社區黨委班子大力實施民生實事項目,先后建成“四大民生服務中心”、臨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、全市首家社區科普文化中心、群眾健身公園、慢行步道等一批公共設施。
因為成績突出,謝愛國先后獲評省市勞模、全市“雙帶標兵”、市“優秀黨務工作者”、市“十佳社區黨組織書記”,今年還榮獲“全國勞動模范”稱號。謝愛國表示,榮譽是群眾給的,自己要干出更多實績回饋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