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遷網訊(記者 卓偉嵐) 12月28日晚上6點多,在宿豫區新莊鎮綜合文化站——“小鎮客廳”,盡管天氣寒冷,廣場上跳舞的、公園漫步道上快走的、籃球場上打球的人們熱情不減。在宿遷,已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21個,村(社區)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452個,鎮村文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。
新莊鎮“小鎮客廳”圖書室(資料圖)
“小鎮客廳”是宿豫區高標準規劃建設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,是集文藝演出、文化宣傳、閱讀休閑、群眾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及綠地公園。“自從建了‘小鎮客廳’,我們農村人的生活也有滋有味了。這里有廣場,有公園綠地,平時可以到圖書館看書,到鄉情館體驗民俗,想休閑健身,室內外場地都有。節假日,這兒更熱鬧,元宵猜燈謎、端午包粽子比賽、文藝匯演……我們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樣精彩。”新莊鎮居民周桂琴高興地說,幾乎每次“小鎮客廳”舉辦活動,她都參與,有時做觀眾,有時也發揮能歌善舞的特長,上臺當演員。豐富的鄉村文化活動,改變了老百姓的精神風貌,為鄉風文明注入了新活力。
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工作人員陳晨介紹,近年來,宿遷注重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,依托陣地開展群眾文化服務活動。所有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功能室正常免費開放;各地文化主管部門積極組織開展送圖書、送電影、送戲等“文化下鄉”活動;傳統節日,舉辦各類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;不斷創新,舉辦各類節會,如沭陽花木節、泗陽楊樹節、宿豫順河梨花節、宿城洋北西瓜節。全市每年基層群眾性文化活動有2000余場次。各地還通過組織本土文藝愛好者、志愿者和購買服務方式等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,廣大群眾“足不出戶”就能欣賞到精美的文藝節目,學習到實用的勞動技能和生活常識等,文化活動不斷檔。
今年61歲的丁厚才,是宿豫區傳統舞蹈丁嘴跑驢的第四代傳承人。近一段時間,他每晚都到文化站和隊友們編排節目,準備春節期間到各村巡演。這支業余文藝隊伍每年演出場次都有20多場,深受群眾歡迎。正如丁嘴跑驢,各地注重挖掘培育民間特色傳統文化,如泗洪縣半城鎮的洪澤湖漁鼓、天崗湖鄉的天崗鑼鼓等。同時各鄉鎮聚集了一批文化遺產的傳承人,形成業余表演隊伍,為宣傳地方、傳承文脈發揮重要作用。
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,宿遷文化小康同樣沒有落下。
>>>編后<<<
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。值2020年收官之際,記者深入我市農村,通過所見所聞記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我市取得的各項成就。奔波于鄉間,贊鄉村面貌之巨變;叩開企業門,嘆火熱生產之場面;與建設者交談,領悟他們砥礪前行與堅毅果敢。囿于篇數,美好景象不能一一呈現,但見證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,激勵我們凝聚起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,共筑我們偉大的夢想。
我國即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,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。我們期待,新畫卷,再描繪!